七月十五|华盛寺安居圆满,如律解夏自恣
2024/08/18

依据佛制,华盛寺于农历四月十六开始结夏安居,至今日七月十五安居期满,圆满解夏。

 

2024年8月18日,华盛寺僧众谨依佛制,僧伦座次。秉羯磨差五德,如法如律进行解夏自恣仪式。上敬下和,彰显“僧海澄清”之释子风范。

 

 

 

 

1.jpg

 

 

 

 

和尚率众依律作法,差二五德,与众比丘依次作法,恣僧举罪,依律忏悔,获得身心清净,积累成佛资粮。

 

作法圆满,和尚警策叮嘱大众:虽然解夏,精进用功,勿得放逸,道业易成。

 

 

安居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印度,印度一年分为春、夏、冬三季,对应佛教中则为热、雨、寒三时。安居,梵语译为雨期(印度的雨期为三个月),安即安心,居即居于一处,佛陀倡导弟子在雨期减少外出,注重修行。

 

中国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,但并非完全沿用,而有部分变通之处。古德按气候及风俗民情的实际状况而定,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为安居期,而此时期正值中国的夏季,故称结夏安居,又称雨安居,或结夏、坐夏、坐腊、结制等,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,圆满之日称为解夏,又叫僧自恣日。

 

《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》云:“禁足安居,乃如来之仪轨;识心达本,是释子之行门。”

 

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写道:“故《摩得伽》云:何故令自恣?使诸比丘不孤独故,各各忆罪发露悔过故,以苦言调伏得清净故,自意喜悦无罪故也。”

 

结夏安居的重要目的在于策修进道,元照律师说:“形心摄静曰安,要期在住曰居,随时警励曰策,三业运善曰修。”

 

安居圆满之后,僧团会举行解夏仪式。